为什么顽皮的野孩子会更聪明、更有出息?
之前几篇文章讲了关于气质,礼仪,教养。也不可避免地提到了很容易被牵连进来的“天性”。但是总有家长会把“没教养”和“尊重天性”生拉硬扯起来。
所以今天我想讲讲我理解中的“尊重娃的天性”是怎样的。
我从小就是一只见墙就上、见树就爬的野猴子,非常贪玩,经常跌伤碰伤,记得小学时曾被誉为“我校校医室最频繁常客”。
所以我看到这张照片特别有感触
小学对面就是省地质局,有一个很大的花园,而且省内建筑施工打地基找到的矿物都会卸在局里(以致我现在还能说出百多种矿物名称和化学式),对于当年的我,地质局简直就是一个到处是惊喜的大宝库。根据家规,我只要完成了当天作业,随便怎么玩。于是我一般在放学前就发疯似得做完作业,然后在地质局玩到7点多天都黑了肚子饿了,才回家。回得特别晚的话,家里就留剩饭菜。
然后有次在地质局找到几根大水泥管子,我就爬了进去摇啊摇啊,没想到那里地势有点斜,然后管子就连着我一直往滚,起码滚了10米。我醒来的时候是在地质局医务室,头上包着纱布。爸妈也收到电话赶了过来。后来妈妈带着我提着礼物去地质局感谢救了我的叔叔阿姨和医生。
我当年这么荒唐的野猴子,现在的回忆中,居然不记得爸妈有骂过我一次;从没逼我做文静淑女。否则,我怎么可能从3,4岁有自主行动能力,一直野到14/5岁?
我觉得我爸妈的做法,就是尊重天性。我觉得我不是天生特别野,而是家里的纵容程度造成了我特别野。
小G,一个三岁的小女孩,有一天,看见哥哥姐姐们在切水果,她也要切。我给她一把小刀,我其实有一点犹疑的,但我还是给了她。
果然,小G没一会儿就切到手了。我拿了一个创可贴,给她贴好。
过了没几天,小G又想切水果,我正在想要不要给她,最后还是给了她。然后,她又切到手了。
又过了一段时间,小G还是问我要水果刀,我想她已经切到两次手了啊,可是我还是给了她。
她就第三次切到了手。
不过,从那以后,她也切水果,但是再也没切到手了。
如果你的孩子切到了手,你会不会还一而再,再而三地给她刀?
其实,孩子想要尝试和探索的许多事情,都是存在风险的,关键是孩子是否能承担得起这个风险。
小G切到了手,我没有很夸张地说“是不是很疼啊”,她自己也没有特别难过,贴上创可贴就算了。
很多大人,看到娃切到了手,跌倒了哪里破了皮,就特别紧张 “啊,宝贝你流血了”,娃就觉得自己好像受了很严重的伤,也变得紧张起来,本来没想着哭的,也嚎啕大哭了。然后大人又说:“你以后可千万别玩刀了,太危险了”,娃以后就不能玩刀了,默认刀是危险的。
可是,难道娃子不需要学会使用刀吗?一把切水果的小刀,大人又在旁边看着,有多大的风险?
也不过是像小G那样,切破几次手,慢慢就学会了用小刀,自己也不觉得怎么样。
其实四岁后娃子用小刀切水果,切到手的情况都很少。只是小G才三岁,手指没那么灵活而已。即使她还没那么灵活,我们也没跟她说“你不行”,还“感谢你为我们切水果”,她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还蛮有价值的。
很多探索都伴随着风险,我们权衡一下,娃和妈,能够承担的风险,就让孩子去做。孩子即使受一点小伤又怎么样,比起“我不行”这种持续的挫败感,擦破点皮真的不算什么。
有些动物有一个特征很明显,长到一定的程度,成年动物就会将幼崽赶走,否则就会与成年动物争食,还会妨碍幼崽的成长。养过鸡的都知道,母鸡先是宁肯把含进嘴的食物给小鸡吃,小鸡长到一定程度,与母鸡争食时,母亲就会把小鸡赶跑,这也是为了让小鸡懂得自己去觅食。这就是规则。
娃有一个认识社会,形成一些被社会认可的行为,而后才能被社会接纳。这个认识,其中有一个重要环节,除了教之外,就是让他自己试。
娃是在不断试中成长的。比如,西方国家家里的桌椅边角是不包的,娃撞过一两次后,知道厉害,就会避让,娃打翻了碗或者故意折腾不吃饭,那就下顿再吃,他知道这样会挨饿,以后就不会这样了。
我们常说,顽皮的野孩子聪明,多有出息。为什么,因为顽皮,试的机会特别多。各种试错的刺激,会让他自小就会有更多的经历,从而发育更好。还记得《脑神经科普:聪明的孩子大脑是怎样的?》中的小白鼠实验吗?
如果这也不让试,那也不让碰,取代孩子去完成本该由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,过度溺爱,这是取消或代替娃应有的成长过程。
﹀
|这是DrBing公众号第312篇文章|
【知性逗比,欢迎关注】
﹀
合作微信:2509258539
之前好基友悦妈团过这套《美绘童画》,一套四册经典大奖绘本《绿野仙踪》《丛林之书》《绒毛兔》《青蛙骑士》,1500套上架一天后就被抢购一空,好评如潮!1米巨幅长卷图+128张绝美插图!奇异魔幻的故事与美轮美奂的插画的浪漫碰撞。这套书颜值气质都实在太好,收藏高大上高端童书的家长一定要下手。(今日次条有详情)
另外爆品【白菜书】再次补团啦!没抢到的注意咯!
长按下图扫码购买
↙↙↙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店